查看原文
其他

大连"开心农场" 全国数得上!

2016-11-08 新闻大连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过去的五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连市农业产业结构也在快速地调整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农业转向都市型现代农业曾经传统的农民不仅实现了“买房买车”的目标更是摸索出了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来听听这两户农民的故事看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实惠
买车盖房供儿上大学生活有奔头
几天前,旅顺口区长城街道周家村大棚里,魏连富两口子正在蔬菜大棚里干活儿,还有几天,他们的大棚芹菜就将上市销售了。魏连富今年57岁,和妻子都是当地的农民,在种蔬菜大棚之前,夫妻两人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但是那个时候,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尽管每天不停地干活儿,可是每年都剩不下几个钱,家里的花销总是捉襟见肘。
几年前,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他和妻子干起了两个蔬菜大棚,正是这两个蔬菜大棚,让他们家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现在,他不仅买了卡车,还盖起了新房,儿子和女儿也都很争气,大女儿大专毕业后在大连市内工作,小儿子正在念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和妻子现在的生活太有奔头了。
△蔬菜大棚让魏连富(左)家的日子开始好过起来
魏连富在种植蔬菜大棚之前,他们夫妻就是种地,种玉米等常规作物,春夏的时候,也在露天的菜地里种一些蔬菜,然后拿到附近的菜市场去卖,尽管那个时候,夫妻俩很辛苦,但是每年只能有不到2万元钱的收入,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再加上自己家的花销,每年基本都是捉襟见肘。五六年前,当地政府开始引导建设设施农业,他们夫妻就下决心建了蔬菜大棚,当时建设2个蔬菜大棚,投资了20多万元,夫妻俩还借了不少外债,当时觉得压力很大,担心还不上。
没想到,这几年政府的政策和服务越来越好,他们的蔬菜大棚盈利也越来越稳定。他们的两个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占地4余亩,每年产三茬蔬菜,年产量6万-7万斤蔬菜,年收入达到8万余元,每年的净利达到6万余元。魏连富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两人现在只管种植好蔬菜,因为销售的问题,他们不用担心,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将他们的销售都包了。原来,几年前,周家村成立了绿缘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的股东就是村里的农民,魏连富就是合作社的社员,他种植的蔬菜通过这个合作社流向市内的各大批发市场,这个合作社减少了他们销售的后顾之忧。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带动农民奔往致富路

大连市旅顺日源家庭农场,坐落在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韩家村,也是大连的首个家庭农场,占地面积为105亩,日源家庭农场特色是“多种经营”,其中果园70亩、玉米地35亩、1个饲料场、1个兽药店、1个千头生猪饲养场、1个屠宰场,3台农机具、2辆运输车,果园里有1000多只鸡、鸭、鹅。家庭农场主刘志杰说,“独具一格”又相互依存,运转方式看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条—将玉米地产出的粮食加工成饲料,用饲料来喂猪,猪粪用来喂果树,给玉米做底肥,可谓是粮丰、果甜、猪也肥。农场还注册了“臀源”牌猪肉商标。整个过程不仅使家庭农场注入了工业化的理念,还有商业化轨迹,推动了家庭农场的生态化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和实践,家庭农场发展很快,已有雇工12名,年产值1200万元。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旅顺口区三间堡街道的刘志杰踩住了时代鼓点。当年3月20日,她就登记注册了大连第一张“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由此成为全市首位身份明确的家庭农场主。现在,刘志杰家庭农场出产的猪肉和鸡蛋拥有自有品牌——臀源牌,在镇里还有专卖店;她还经营一个兽药店,为家庭农场里的猪、羊、鸡、鹅等提供兽药……刘志杰说,我们一家三口全都扑在这个家庭农场上,农忙时最多还要雇20来名临时工。

这几年,家庭农场的机构健全了,一条产业链也逐步形成。大田玉米以及果园落果、杂草等给猪、羊、鸡、鹅等作饲料——猪粪和鸡粪等给果园和大田作物提供肥料——出栏的农家猪自家屠宰、分割、包装——猪肉、鸡蛋等都有自有品牌,在自家专卖店里售卖——兽药、饲料能够自我提供——各种经营所得再投入到家庭农场里……刘志杰一边说,一边慢慢梳理思路。经过这两年的尝试和创新,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竟能延伸出如此多的产业支点,恐怕连刘志杰及其家人都感到吃惊。


(文字来源:大连晚报)



这些资讯你看了吗 ↓

●  大连人最熟的那片海要大变样啦

●  大连全面清退不合格网约车

●   收藏┃供暖投诉热线都在这

●  大连让71个"黑广播"闭嘴

●  5000张文化惠民卡来抢吧

●  "双十一"把这些清出购物车

●  收藏最新免签/落地签国家地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